概念,现代定义为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舞台机械,在物理上,人们把它看成是机电设备或设备群。
笔者从事机电设备制造和电气控制专业,经历舞台机械工程项目的工作有几十项,每个项目都是从概念下手,先熟悉工艺要求,再展开控制任务。由于起草过《舞台机械 台上设备安全》行业标准和其他标准规范,考虑舞台机械的普遍性多一些。做任何事,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凭什么做、做得怎么样、条件、环境与时间等就难以实现,首先需要弄明白的当然是“是什么”。时不时的自问,舞台机械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首先涉及其用途,进而引入对其概念和机制方面的深层次思考。
舞台机械是舶来品,历经引进使用、消化吸收、制造模仿、制造创新、大修和改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笔者近几年才对其有整体与过程的系统性认知。
1 舞台机械是系统
舞台机械,是用于舞台演出的专用机械系统,是视觉载体、助演载体甚或参演角色,辅助舞台创意的艺术呈现,是解释文化的工具和媒介,统属于演艺领域和科技领域,是舞台艺术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像机器人模拟演员表演这些具体应用的呈现,使其成为剧目及舞美(亦即文化艺术)的组成元素。
多用途,舞台机械可以出现在室内和室外、舞台表演区的内外,广泛应用于会议场馆、文艺剧场、电视台演播厅、旅游娱乐秀场、流动演出、主题展示等。演出表演区内外的设备分布各式各样。
文化符号,由于舞台机械服务于艺术的作用,以及越来越多的角色担当,又因为艺术具有文化属性,自然使其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
用途跨界,看舞台机械用途,即就其应用的领域、范围来说,都与表演有关。而且,其机械屬性和文化符号属性,使它主体不变,与相关行业,不断融合、渗透。比如,机械花瓣用于特殊造型的开合屋顶或建筑;会自动感应开合的机械喇叭花用于广场或公园的动态写实景观。文化伴随经济而发展,跨界更加明显、广泛,与舞台机械类似,辅助景观动态展示的“景观机械”出现了。试想,随着各种融合的出现,舞台机械、景观机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结合影视设施设备,是不是可以走向文化机械的道路?
适应多元化,文化艺术的多元化需求,使舞台机械面对的是适应不同的环境。
信息量大,舞台机械在物理意义上的信息本不少,面对创新、智能、强基、绿色、高端、规范的新要求,包含了更大量的信息。
综上所述,舞台机械不是单从技术层面、从一个团队业务的方向和范围、使用工具等考虑问题所能解释的,不是孤立的。其自身是一个机械和电气的有机整体,包含硬件和软件,有结构和层次、有过程和联系、有接口和交换;从外部看,又与他人、他物和他事相联系,有着变化的环境。所以说,舞台机械是一个系统。
为了弄清楚舞台机械的本质问题,再回到剧场里看舞台机械,探索一下舞台机械涉及的要素及其联系。
2 舞台技术与艺术及剧场的结合点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反过来,把握舞台机械要素的一般原则,才可以方便找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点,丰富舞美的演绎手法,提升舞台文化的解释能力。
舞台艺术是展示文化和文明的一种形式,是解释文化的手段;舞台机械是设备、装置、系统,作为舞台艺术的基础支撑、延伸扩展。编导的创意追求艺术,舞台人的写实追求技术。必然存在共同的理念和愿景,这更是舞台人服务于舞台艺术的基本点。舞台机械有下列技术与艺术的要素或结合点。
(1)益(效益):所有为此系统获利的人和事,投资和回报。经济效益是系统的商品属性的一部分。社会效益无法估量,潜移默化、启迪人生的影响力,寓教于乐,有提高国人整体文化素质的作用。
(2)力(耗能途径):“力”在哲学上可以定义为有助于实现目的的事物。对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实现目的,是一种力。在舞台机械实践中,力是其承载能力,涵盖负载能力、对基础支撑的反作用力、能量的传递转换再传递,要求符合艾萨克·牛顿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总结。如第二定律,也是机械和电气的结合点,第三定律,作为对第二定律的补充和强调,两个力各产生效果,如同拳击格斗的结果一样。所以考虑自身受力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施加给对方和他方(建筑结构基础等)的力。
(3)形(形体):状态和尺寸、空间和造型、环境和边界、意境和艺术的个体要求。形是可以感知、理解和把握的,其表现形式是一定条件下的样貌或体貌。
(4)迹(轨迹集合):动点集合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连续变化而形成的曲线集合(绝非单个质点轨迹)。其表现形式是速度有快慢,动静有机结合,可观察比较。
(5)时(时间):事件有始、终的过程,就需要时间。响应、运动变化的快和慢。时段指定区间里的时间,时段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各个时域函数更是描述和实现系统的重要工具,包括频域函数在内,因为频域函数可以转换为时域函数。
(6)融(环境适应):舞台机械系统与场馆的共荣共存的时空关系。涉及环境分析、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土建、电、水、烟雾、声、光、多媒体、空调、消防、装修、海拔、温湿度、机电防护、电磁兼容等专业领域。对系统来说,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环境是在不停地变化着。
(7)神(意图思想体现):表现思想、灵魂、精神、感情、认知等潜在意识的非物质主题,即编导创意的整体和过程需求。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技术、技术制约制造、制造决定使用的发挥。体现舞台机械工艺总体思想。endprint
(8)能(能量):与力联系而不同,能量的传递、转化、再传递。地球引力是个客观存在,无论静止还是运动的物体,蕴含的能量无时不在。运动的机械,只是在转化和传递能量,分别以电的、机械的、热的、光的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也是系统出彩的动力源泉。
(9)信(信息):信息的量、变化、联系、约束。动和静、载荷、惯量、尺寸、速度、轨迹、位置、电压、电流、操动和指示等参数是外在的表现;算法、参数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及其存取方法等手段则是对信息的管理和利用。
(10)命(寿命):系统生存周期。与可持续的续相关,存续期间系统性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整体寿命和局部寿命,在系统建立时应该是明确的,不能排除短板因素的影响。预估的整体寿命和局部构成的寿命不是可消除的故障引起的,而是一个或多个失稳、失效导致失能造成的,尤其是对局部构成而言。
(11)辖(使用及管理):表现神的内容的形式需求,对功能的使用和管理的方法和规程,既是过程系统建立后的输出结果,也是过程系统建立前的输入条件。信息化软件配置需求是神的纽带、使用管理是置的使命。
(12)模(数学模型):框架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统揽全局的理论支撑,决定程序结构和算法。是体现神的核心、信息交换的枢纽、安全的提领。
(13)统(总体性能概率):系统整体动态特性包含在时间(或速度),精度(或准确)、稳定、观察、鲁棒、可靠、安全等多个性质之中,这些性质在数理上均表示概率事件,小于1亦即小于100%,总体的性质也不可能是大于1的,所以要尽量有选择地统筹完善。要求针对性地找到解决系统中问题的方法。是系统结合的总体性能,可量化、可评价的结合点,是完善提高的依据。
(14)置(工艺和布局):综合艺术和技术信息要求的整体配置安排,设置、设计、量化性能指標。配置舞台机械的落脚点:参考系、基础支撑是根本,运动鲜活是纽带,构件、驱动、传动、控制方法(软硬件)手段。
(15)续(可持续):项目后的工作,关系到益和命。部分局部构成引起的失能可以通过维修、更换、大修或局部改造延续系统的生存,这种延续方法可以经历多次直到系统报废。续好则命长益大,续不好则命短益小。
各要素及结合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益是其他各要素的集合。限于篇幅,用图1示意。
以上15个要素或结合点,既是出发点、着力点,也是落脚点。
3 舞台机械系统中的哲学思辨
舞台机械系统涉及大量的科技理论和知识,如起重运输机械、设备制造、电气、液压、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控制、数学等原理和技术,是门类庞杂、学科繁多的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集合体。规模与实用、数量与求精、功能与安全。综合前述的要素和结合点,应该用系统科学的思想看待和实施舞台机械的工作。
业内有识之士在这方面有很多宝贵思路和倡议。段慧文在《舞台机械对舞美设计作用的再认识》《对剧院和舞台定位的探讨》《典型剧场的舞台机械工艺配置》诸文中,俞健在《剧场的多样性》《舞台工艺设计咨询顾问工作实践与思考》《剧场建设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钱学森谈艺术与演艺科技》《谈谈国内现代化剧场建设》等文中,都多多少少谈及了这些要求,但都未有系统的阐述。
舞台人的求索,需要不断实践、创新的精神。舞台机械,对助演参演有所贡献,应遵循系统科学的方法来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演艺团队和舞台机械从业团队只有具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深厚的舞台文化积淀,才能立于行业的不败之地,厚积薄发,创新提高。
目前的行业态势,环境对每个专业都是变化着的;虚拟是假,写实是真,可结合而有别,如同电商和实体制造;相对于照明、音响、激光全息和多媒体,机械化要经过信息化才能到舞台机械智能化,这是功能和安全两个方面的要求所决定的。
做舞台机械不是开钢铁公司,不能给观众呈现角钢、工字钢的不美印象,更不能是钢材的堆积和码放。我们应该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归纳概括今天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这是一大笔技能财富。也只有凝聚当下舞台最精致、最珍贵的知识和精神,才能成为舞台繁荣时代的精华。区别经验和技术,是技术团队具备的常识,经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技术知其然和所以然。
用批判的态度看舞台机械,历史色彩、时代特征、区域的历史进程应该是把控的而不是泛滥。商业炒作的社会危害性,重复照搬、盲目追求规模,不仅反映了思想僵化、文化视野狭窄,还造成资源浪费。《纯粹理性批判》被公认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流传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敢于用批判的态度完善自我认识,正如中国孔子的三省乎己、英国瓦特用离心式调速器控制蒸汽机的速度一样,掌握反馈思想的方法,才能在认识上有所升华,完善提高。
主流不能左右主导。将顶层设计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符合《实践论》对认识的观点。剧场那么多,美轮美奂的艺术呈现纷繁多彩,多元文化呼唤多元技术,也导致行业的无序和随机,以致于质量安全监管困难。这种无序和随机的“熵值”有必要加以控制,技术和管理人员也都摸索总结了不少经验,还需要仔细梳理,归纳总结提高。
看问题的思路,既要站在编导的角度,又要站在整个剧场(含建设和安全质监)的角度,在多维度审视舞台机械系统的经济、功能、安全、环境诸因素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来展开实践活动。
舞台工艺是舞台生产的方法和过程,竭力弄清舞台艺术、舞台美术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应把舞台机械的工艺看做是舞台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即美化生活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剧目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的助演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是造型艺术的元素。
“利者,义之和也”。参与剧场或剧目的各方,权利和义务并存,要得到利益,就要讲求与道义的统一,建立多方协作的机制。舞台机械各要素、结合点、性能是辩证统一的集合体,且遵循着量变质变规律,最终归于益。在剧场里,一切服务于演出,演出服务于观众。舞台机械系统不论其规模大小、难易复杂程度,虽脱不了设备和工具的从属地位,仍有助演参演的神采,把剧目或剧场的利益最大化,是各方的担当。endprint
预则立,技术和艺术的结合首先在概念产生初期,而不是中途再结合,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大的不协调和浪费。
4 技术与艺术思维方式的差异和趋同
把舞台机械工作做好,主要方法和形式就是要把技术与艺术结合好,没有思想沟通那是没法结合的。实际中,我们会抱怨导演难沟通、舞美难沟通、甚至业主难沟通,这可能涉及方方面面。但就对舞台机械技术层面的认识,也因人的个体和群体的差异,制约了人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认知的片面性。技术人员与文艺工作者及建设单位的思维的差异通过沟通而趋同。
笔者赞同王宏建著述的《艺术概论》中关于科学、艺术、哲学的差异性和关系[1]。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尽管思维分类很多,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如图2所示,统一思想认识就是从思维的方法和形式中找到各个思维集合的交集。舞台机械从业者面对多元的文化需求,造就了舞台形式的多样,驱动了创新能力的提高。在需求和功能上、构造和集成上、管理和使用上、观众感受上,应该把握新的特征。
任何思维方法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艺术人员发散思维多: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技术人员收敛思维多: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技术和艺术都在进行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侧重点不同。人们经常提到换位思考,这里可以视差别为互补,视结合为趋同。
大家可以有意识地往一处想和使劲。作为利用舞台空间解释文化艺术的工作者,想问题自觉不自觉进行了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而科技工程人员偏向了逻辑思维,灵感思维也与编导们有思维方向上的偏离。只有反复沟通,相互解释,学习交流,才能取得接近的看法。然而使用剧场舞台的往往不是建设者,应创建一個使用者和建设者都满意的舞台机械系统,让舞台机械管理使用方便,适应剧场环境,如水一般至柔随形、冷热有温度,跟得上表演节拍,让观众觉得舒适惬意。
5 对舞台机械的评价与鉴定应是一个体系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行为准则。
舞台机械系统,从确立到交付使用,从使用到报废,恰如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遵循量变质变规律。系统的整体性和过程性本质,项目后工作仍在继续,只是工作者有变化。
检测、评价、鉴定,既是验收前的工作,也应该是验收之后的工作,只是工作重点不完全相同而已。检测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鉴定的依据,鉴定是验收交付使用的保障。GB/T 30339-2013《项目后评价实施指南》,GB/T 22032《系统工程 系统生存周期过程》这两个标准,很能启发今后的工作。也就是说,剧场或舞台,其建设和使用是两个阶段,对系统供应商来说,系统生存周期内仍然是该过程中的任务执行者。
5.1 项目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规划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其基本内容包括项目目标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和项目持续性评价。实施方法如下。
(1)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是现代系统工程与反馈控制的管理理论。项目后评价亦应遵循工程咨询的方法与原则。
(2)项目后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是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是通过投入、产出、直接目的、宏观影响四个层面对项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综合评价方法。
(3)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分析评价方法是对比法,即根据后评价调查得到的项目实际情况,对照项目立项时所确定的直接目标和宏观目标,以及其他指标,找出偏差和变化,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和经验教训。项目后评价的对比法包括前后对比、有无对比和横向对比。
①前后对比法是项目实施前后相关指标的对比,用以直接估量项目实施的相对成效。
②有无对比法是指在项目周期内“有项目”(实施项目)相关指标的实际值与“无项目”(不实施项目)相关指标的预测值对比,用以度量项目真实的效益、作用及影响。
③横向对比是同一行业内类似项目相关指标的对比,用以评价企业(项目)的绩效或竞争力。
(4)项目后评价调查是采集对比信息资料的主要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后评价调查重在事前策划。
(5)项目后评价指标框架。
①构建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应按照项目逻辑框架构架,从项目的投入、产出、直接目的3个层面出发,将各层次的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项具体指标中。
②评价指标包括工程咨询评价常用的各类指标,主要有:工程技术指标、财务和经济指标、环境和社会影响指标、管理效能指标等。不同类型项目后评价应选用不同的重点评价指标。
③项目后评价应根据不同情况,对项目立项、项目评估、初步设计、合同签订、开工报告、概算调整、完工投产、竣工验收等项目周期中几个时点的指标值进行比较,特别应分析比较项目立项与完工投产(或竣工验收)两个时点指标值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5.2 系统工程生存周期过程
系统工程生存周期过程也是一个评估框架,有利于系统整体延续寿命而进行的维护、大修、改造前的系统评价。
所谓系统生存周期,就是所关心的系统从概念(至少从方案选型算起)到退役随时间的进化。单从技术过程来讲,它包括以下活动:a)共利益者需求定义过程;→b)需求分析过程;→c)体系结构设计过程;→d)实现过程;→e)集成过程;→f)验证过程;→g)移交过程;→h)确认过程;→i)运行过程;→j)维护过程;→k)处置过程。
对于中途改造工作,评估主要依据上述的i)运行过程、→j)维护过程、→k)处置过程,到再一次完成h)确认过程。可以进行详细的量化的检测。一样是按照科学的方法来组织舞台机械系统裁剪、归并、增补,再一次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生存周期。
近30年来,舞台机械因文化多样性而不同而繁荣而发展,从业者趋之若鹜。剧场和舞台规模大小、难易程度易定,寿命长短由谁说了算?国内外的制造商大多数已经含糊了二三十年,模糊了建设时期业主和用户提出的“投了很多钱能用多少年”的问题。实际上忽视甚至于回避了短板,将电气与机械划等号,致使早期投入使用的大多数剧场舞台机械面临不得不大修和改造的境况。这就是没把“续”规划好和做好的主要原因,建议完善项目后的制度化和标准化。